新闻和活动

News & Events

外企如何在中国做公益?|第三次分配及在华外企的参与路径(二)

作者
林文漪(Giana Lin), giana.lin@fuguanlaw.com 复观律师事务所(B Corp Certified) 合伙人;
应南琴(Daisy Ying), daisy.ying@fuguanlaw.com 复观律师事务所(B Corp Certified) 律师

前言:

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共创,对于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市场占有率、商誉、企业员工满意度都会产生积极与正面的影响。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企业由过去传统的“供应商-企业-客户”的供应链链条逐步演变成一个复杂的企业生态系统,包括:供应商、企业、客户、政府、相关方乃至整个社会。为此,企业的经营理念需要从传统的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共同价值最大化转变,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对于每家企业而言,做公益不仅是单纯的慈善行为,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一家企业只有致力于慈善,才能使其在发展中保有高度的人文情怀,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同时,将企业经营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这样的企业能蓄积更多人气和发展动能,未来发展的路会越走越宽。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和项目,但是对于如何在中国开展公益活动,企业却并不似业务开展般自如。自2021年2月25日,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以来,中国已经不再是“绝对贫困”的地区,是否需要扶贫资助可能需要打个问号。但事实上,现代公益早就不只是简单的金钱上的资助,已深入到教育、文化、创新、环保、可持续消费等新领域,将产品和公益相结合的公益营销可能既带来商业上的成功,又带来好的品牌商誉。

公益慈善法属于社会法,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国规定有较大区别。不少企业不了解中国公益慈善方面的法律规定,担心做公益时合规不到位,适得其反,沦为失败案例,对是否做公益举棋不定。

目前实践中已经有不少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起设立非营利组织的案例。下图是实践中在华外企表在中国境内参与公益实践的常见模式的全景图:

图片

本文将基于笔者对中国公益慈善法律与实践的认识,介绍在中国做公益的三种常见的可选择的方案:

方案一 企业直接资助项目开展

图片

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与公益活动相结合,资助中国慈善组织开展公益项目。例如某外资银行投入资金,开展公益金融教育活动,这类项目与该外资银行的业务息息相关,能发挥其在金融领域的专业能力。
进一步,企业可以对公益项目进行遴选,资助多个项目。例如,2000年,一美国汽车企业在中国设立“汽车环保奖”,至2020年底已累计资助471个优秀环保项目或组织,授予奖金2860万人民币。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公关部门或社会责任部门负责开展公益活动,而有限的人员配置使得企业一般不自行投入人力开展公益项目,而是选择资助其他的公益组织(即公益活动的执行方),让他们开展公益活动。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发现优秀的项目方案和公开透明、内部治理规范的公益组织。但这并不简单。与企业近乎完美的采购制度相比,企业的资助制度则显得很薄弱。在企业直接资助项目开展时,如何有效地资助项目、如何在中国本土找到高效执行项目的公益组织尤为重要。

方案二 设立专项基金或慈善信托

单个、零星的公益项目资助或许可以通过企业的公关部门或者社会责任部门实现,但是若是资助多个公益项目,企业内部的人员配置往往并不充足,很多企业会选择在中国基金会下设立专项基金或者设立慈善信托。

1 专项基金

图片

若选择设立专项基金,企业一般会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合作,这样设立的专项基金既可以对外资助公益项目,也可以将在项目成熟后进行公开募捐,接受公众捐款。例如,某彩妆企业在上海一基金会成立了专项基金,致力于妇女儿童相关的教育、文化和健康卫生公益项目。选择专项基金与自行资助相比,有合作的基金会协助对被资助的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和资金监管,企业可以投入更少的人力。这种专项基金的形式类似于美国的DAF基金,近年来也得到企业的青睐。一般合作的基金会都具有税收优惠资格,企业向基金会捐赠既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但同时基金会也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2 慈善信托

图片

除了选择成立专项基金,企业还能设立慈善信托。慈善信托中一般还会有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他们对于资金的保值增值有更多专业经验,同时对资金拨付也有更加严格的内控制度。慈善信托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以来才逐步开展,因此其发展相对专项基金而言,仍显得不是特别成熟,尤其在税收优惠方面缺乏政策落地,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也缺乏慈善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

方案三 捐赠慈善财产设立公益组织实体

图片

在有了多年的公益经验以后,企业一般会选择设立公益组织实体,以更好实现企业的公益愿景。一般而言,企业会选择设立企业基金会,如著名连锁咖啡企业于2020年在北京发起设立了基金会,致力于回馈当地社区。企业设立的企业基金会从项目运营角度分类,主要分为两类:资助型基金会和运作型基金会。选择不同的运营模式,从专业性、灵活性角度各有利弊。资助型基金会,顾名思义,就是自身并不实际运营项目。其资金主要用来资助一些符合基金会宗旨的公益项目或公益机构。对于资助型基金会来说,资助项目的立项、选择、评估、监督是最主要的工作。资助型基金所资助的项目,其成功与否,除了其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水平之外,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执行机构执行水平高低的影响。与资助型基金会不同,运作型基金会往往拥有自己的项目执行团队。运作型基金会往往很少对外资助,他们的资金主要用于自己运作公益项目。对于运作型基金会来说,他们的项目成功与否很少受外部执行机构的影响,对项目有着充分的主动权。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运作型基金会需要一支结构完整、训练有素的项目运营团队,因此组织成本也会略高。在实践中,也有一些运作型基金会把运营团队的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来执行。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花费在团队培养磨合上的成本,以最高效的方式执行管理自己的项目。选择设立基金会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但另一方面相较于【方案一】和【方案二】则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QR Code